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您好,领学网解答。2016年河南特岗考试的20个真相
1、往届师范类专科生能考特岗吗?
真相:不能。专科报考特岗教师必须是应届师范类,当然非师范类专科生不管应届还是往届都不能报考。
2、没有教师资格证能考特岗教师吗?
真相:应届的非师范类本科生,报考特岗教师不需要教师资格证,考上特岗教师之后教体局会免试免费颁发。
3、专科生能不能报初中?
真相:专科生只能报小学,不能报初中,报初中网报审核无法通过。
4、幼儿教师资格证能报考小学特岗教师吗?
真相:幼儿教师资格证可以报考小学特岗教师岗位,专科生可以报小学,本科生可以报小学或初中,报考体音美要求专业对口。
5、报什么科目就会教什么科目吗?
真相:教什么不光是看你报什么,还要看学校缺什么老师,小学很多需要全科教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6、特岗考试考专业知识吗?
真相:特岗考试全省一张卷,不分科,只考教育理论,题型比较简单。考试时间,上午9点到11点,2个小时。
7、报考语文学科,普通话水平必须二甲吗?
真相:不需要二甲。所报学科对普通话水平没有要求,当然应届非师范本科生没有普通话证也可以报考语文学科。
8、特岗所报科目,要求专业对口吗?
真相:体音美要求专业对口,其他专业科目随便挑。你所报的科目,和你所学专业,教师资格证专业没有必然的关系。
9、特岗工资一个月只有2333吗?
真相:不同的县,特岗教师的工资情况有所不同,每月工资2333到3500不等。按照国家文件,特岗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国家拨款+县财政补助,津贴。也就是说,如果县里不发放补助,那么就是一个月只有2333块。
10、特岗必须干完三年吗?
真相:河南特岗的协议中,没有违约金的规定,也就是说,只要你走正常的辞职程序,教体局不会不放人的。三年内,你可以考市直招教,公务员,或者其他,但是你的服务基层的身份就没有了,三年后也不会给你发《特岗服务证书》。
11、特岗考试公平吗?
真相:特岗考试是省组织的考试,相对于市直和县直事业单位的招聘来说,是很透明和公平的,和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是一个规格的。唯一不公平的地方是分学校,因为分学校是县里组织,有的可以分城郊或县城,有的分乡镇,甚至村里。当然,有些县按成绩排名选岗,这样增加了分学校的公平度。
12、特岗考试难吗?
真相:特岗考试相对于招教考试来说,是很容易的。但是每个地方的难度又有所不同,全省比例是5选1,就是招1万,5万人报名。但是像驻马店南阳的比例是2选1,新乡安阳的比例是16选1,报考的比例决定了录取分数线的高低。
13、特岗有住房公积金吗
真相:按照国家规定,特岗三年内虽然没有编制,但是国家要求县教体局为特岗办理保险公积金的。河南的大部分县的特岗都有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14、特岗有十三个月工资吗?
真相:特岗教师执行国家工资政策,工资分为两部分,国家拨款+县财政补助。所以,特岗教师是没有第十三个月工资的,三年后服务期满,转正入编,就可以有第十三个月工资了。
15、特岗发教师资格证吗?
真相:9月份上岗两个月之后,教体局会发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认定的通知,然后校长会通知你申请教师资格证。按照国家文件,县教体局免试免费为特岗教师发教师资格证。11月份你带着普通话证申请,科目由自己选定,教师资格证1月份会发下来。
16、特岗报到证,档案怎么弄?
真相:①没签就业协议书的话,带着教体局开的调档函,直接回学校提档案,学校会把报到证一起给你办了。②签了就业协议书的话,需要去省就业中心,办理改派手续,办理一个新的报道证,然后再转档案。
17、特岗什么时候转正定级?
真相:本科第二年转正定级,初中定中学二级,小学定小学一级。专科生的话,三年后定小学一级。
18、特岗考试用报辅导班吗?
真相:特岗的题型比较简单,不考多选,填空,名词解释,简单,这些难的题型。在培训班一般是划重点,是否报辅导班要看如果你自己是否能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9、特岗教师三年后一定有编制吗?
真相: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一定会有编制,因为在招聘时招聘名额数量就是依照设岗县编制数量展开的。
20、特岗的出路有哪些?
真相:特岗服务期满以后,调县城,调市区的优秀教师很多很多。省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对特岗教师有定向招聘,还有免试读河师大的在职硕士的优惠政策。有能力的考取公务员,市直招教的也大有人在。
驻马店生育险报销标准2023年
一,如果领失业金,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上必须注明是非个人意愿(如辞退、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等原因)才能够领取失业金。如果是自己辞职,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
二、失业金领取,必须是在已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且非个人意愿解除劳动关系才能领取,累计缴费达到一年,你如果自己辞职或者合同到期个人不续签,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具体如下:
1, 能不能领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 领多少: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3,怎么领 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向参保地市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失业人员经过失业登记和培训之后方能领取到失业金。一般在办理失业后次月领取,是打卡发放,按月在当地领取。具体程序由于各地办理流程不一样,建议你咨询一下当地社保机构
法律主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公民福利待遇越来越好,除了有平常的人身保险之外,近年来,生育险也出现在了居民的生活之中。生育险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以及职工因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费用,只要能够报销,居民就能快速获得补偿。那么,生育险报销标准2022新规定是什么呢?一、报销标准1、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2、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3、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4、生育津贴补偿到单位,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奖金及福利费由单位照发。5、计划生育手术费,包括因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皮埋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结付范围。二、女性生育保险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各省市略有差异)假期天数:(1)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2)独生子女假增加35天;(3)晚育假增加15天;2、生育医疗费(1)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3)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报销。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4、一次性补贴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三、男性生育保险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⑵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时,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已为男职工正常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不含补缴、欠缴和中断缴费)满10个月以上;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且生育第一胎。2、符合上述条件的男职工,可申请享受的一次性生育补贴标准为:流产的200元;顺产的1200元;难产或多胞胎生育的2000元。3、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后,男职工持本人及配偶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计生部门出具的《生育状况证明》或《第一胎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院记录、费用明细清单(以上材料均需原件及复印件)和本人就医证卡、原始发票、配偶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出具的无工作单位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证明,到本人单位社保关系所在地的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生育补贴申领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后,打印《男职工一次性生育补贴结付表》,男职工签字确认后领取补贴金额。4、《生育状况证明》或《第一胎生育证》到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具。不需要失业时间证明书,要求配偶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出具的无工作单位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证明。希望您继续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生育险报销标准2022新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居民的优惠和照顾,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力的飞速发展。生育险中包括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以及职工因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费用几乎涵盖了生育过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只要符合报销规定就可以报销。所以即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不用再担心生育所带来的费用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