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一、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
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决定了参保人和单位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通常基于参保人的工资收入,但并非简单地以实发工资为准。相反,它通常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范围由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保制度的需求来设定。
二、实发工资与社保缴费基数的区别
实发工资是员工实际收到的工资,它通常已经扣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保个人部分等费用。而社保缴费基数则是用来计算社保费用的基础,它可能与实发工资有所差异。例如,当实发工资超过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时,社保费用并不会按实发工资全额计算,而是按照上限来计算。同样,当实发工资低于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时,社保费用也不会按实发工资来计算,而是按照下限来计算。
三、社保缴费基数的意义
社保缴费基数的设定旨在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范围,可以避免高收入人群过度负担社保费用,同时也可以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保保障。此外,社保缴费基数的调整还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化,保持社保制度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
社保的缴费基数并不等同于实发工资,它是根据政府规定的标准来确定的,与参保人的工资收入有关但并非完全一致。实发工资是员工实际收到的工资,而社保缴费基数则是用来计算社保费用的基础。通过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范围,可以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个人理解,社保费用已包含在工资里的说法不成立,至少不明确。
因为,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 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也就是明确了,社会保险金缴纳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有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平时说的单位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实际操作中,单位承担的那部分自然不是“工资”支出,是“社会保险”支出,就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应该由单位自身承担的责任、义务;而劳动者应该承担的部分,自然是由自己去支出,在这个过程中,实际由单位代扣代缴,即从劳动者工资里扣除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代为缴纳。
所以说,无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而言,工资就是工资!单位代交的社保,是劳动者应该承担的义务,是劳动者的一项支出。社保费用不是发放的概念,无论对单位,还是劳动者,都是一项支出。
当然,平时也有“工资含社保”的说法,表达的意思是实际发放的工资已经扣了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险金。
劳动合同法:
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五险一金: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三险一金:
1、养老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4%,企业缴纳工资基数的10%,个人缴费至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2、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2%,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9.8%其0.8%部分进个人账户;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个人每月缴纳3元,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 1%。个人生病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共同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个人帐户不足支付部分由本人自付。
3、失业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x 0.5%,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 1.5%。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可领取失业保险。
4、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x 8%,单位缴纳工资基数 的 8%。个人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偿还购、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