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1)土地来源区别。拆迁安置房屋的土地来源是划拨或低价出让,而商品房开发商取得土地是通过出让方式。(2)产权区别。很多安置房是不具备完全产权的,具有完全的房屋所有权,但不一定具备完全的土地使用权。而商品房是具备完全产权,完全的房屋所有权和完全的土地使用权。(3)质量区别。安置房往往建设利润有限,因此,安置房的建设一般不如商品房。(4)交易时间上的限制。不少安置房都有交易时间上的限制,也就是规定在几年内不得上市销售。商品房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5)交易限制的区别。因为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地方政策的约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安置房被拆只赔给原房主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安置房。安置房是指在城市改造、棚户区改造等过程中,政府为了解决拆迁户的住房问题而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政策和标准进行分配,以保障拆迁户的基本住房需求。
那么,在安置房被拆除的情况下,赔偿是否仅限于原房主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拆迁政策
不同地区的拆迁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拆迁补偿是针对被拆迁房屋的产权人的。这意味着,如果安置房被拆除,赔偿金应该支付给原房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对安置房进行重新分配,例如当原房主无法继续居住在该区域时。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金可能会支付给新的安置房住户。
2. 安置房的性质
安置房的性质也会影响到赔偿金的分配。如果安置房是政府为解决拆迁户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公共住房,那么赔偿金应该支付给政府。然后,政府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将赔偿金用于改善其他拆迁户的住房条件或者用于其他公共事业。
3. 拆迁协议
在拆迁过程中,政府与拆迁户通常会签订一份拆迁协议。这份协议会详细规定拆迁补偿的标准、方式和时间等内容。因此,在判断安置房被拆除后的赔偿金分配问题时,我们需要参考拆迁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协议中明确规定赔偿金应支付给原房主,那么就应该按照协议执行;如果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就需要根据上述分析来判断。
4. 法律法规
在中国,拆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拆迁补偿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判断安置房被拆除后的赔偿金分配问题时,我们还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综上所述:安置房被拆除后的赔偿金分配问题需要根据拆迁政策、安置房的性质、拆迁协议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赔偿金应该支付给原房主;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原房主无法继续居住在该区域时,赔偿金可能会支付给新的安置房住户或者政府。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来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