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为何迟迟不出台

房产税为何迟迟不出台

lysxtv 2025-03-17 新闻中心 85 次浏览 0个评论

1.房产税不是简单的税务问题,而是要进行税务制度的改革,这非常复杂;

房产税为何迟迟不出台

2.房价可能会下跌,目前房价下跌会导致很多问题。

(1)可能会让很多家庭破产;

(2)银行危机。可能会有大量弃房断供的现象发生,人们弃房断供那么银行就会发生危机;

(3)企业破产。银行出现问题很多企业也会出问题,因为这些企业没有银行提供资金周转的话,很多会破产,这就会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

(4)失业。如果企业出现破产潮,那么失业潮必定出现,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3.实施的困难程度大,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的房屋价格评估体系,会涉及到公平问题。

房地产税在起草过程中,其实也是对中国现行税制的再设计,因为围绕着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种类有很多,还有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各样数不清名目的税种,都和未来出台的房地产税有关所以房产税制定过程非常繁琐困难。另外开征房地产税必须先由人大立法,房产税的全面征收需要先立法,这也是每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关心的一个话题。

中国房产税实施的后果

1、房地产税开征,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目前拥有两套以及两套以上房子的“多房户”。如果开征房产税,很多不止一套房子的人就担心如果降价的话,个人的资产就会缩水,另外如果再多出这样一笔费用,也是不小的负担。

2、对于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不能开征房产税,万一房价暴跌危害会很严重。也有人说不能开征房产税,因为它不会对房价造成影响,根本就不会抑制高房价。为了阻止房产税居然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

可以看到,目前房产税还在试行阶段,至于征收之后的后果,也不用过多的担心,房产税并不会对楼市造成太大的动荡,而是为了稳定楼市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 房产税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

第二条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

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三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

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第四条 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多地购房优惠政策期限延长 “稳楼市”政策持续发力

“房产税”已经连续8年成为房地产年度关键热词。作为中国楼市调控的“保留大招”,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买房人,对其的关注热度始终都高居不下。

归根结底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面对居高不下甚至是逐年仍然不断上涨的房价,亿万民众只能寄希望于房产税出台彻底将高房价“打趴下”;另一方面,房产税是住房持有环节征税,开征就意味着多套房者要背负沉重负担。结合央行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时期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高达96%,这意味着房产税如果全面开征,所有人都可能逃脱不掉“被征税”的命运。

房产税要不要开征已经没有悬念了。财政部高层早在3年前谈及房产税时就明确表示,未来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财政部一锤定音,一切“反对房地产税征收”的杂音都顿时被消除了。未来房地产税征收是必然,只是唯一不能确定的是何时才能出台?

过去10年间,隔三差五总会有关于“房产税即将开征”的消息爆出,但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截止到今天,全国仍然只有重庆和上海两座城市在小范围试点房产税征收。不过,房地产税似乎成为了一个“恫吓”炒房者的重要武器——每一次楼市热度上来之后,媒体总是喜欢引用房地产税来给过热的楼市降降温。事实证明效果也非常不错:每一次“房产税即将开征”的消息传出,楼市就会引发“恐慌性抛售”,随之而来的就是显而易见的降温。总结来说,房产税“未出台先震慑”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央媒发文,房产税真要来了?

今年11月28日,面对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出现的楼市“打新热”,尤其是深圳、杭州屡屡爆出限价楼盘出现“打新套利”、“代持炒房”,千万豪宅因为“买到即赚500万”而引发的“万人抢房”热潮,央媒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其中明确建议应该尽快征收房地产税来抑制楼市“打新热”——除了增加供给、新房限价之外,楼市调控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关注住房流向,加强对持有环节的调控,让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或许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一时间,关于“房地产税真要来了”的消息满天飞。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又是一场子虚乌有的捏造:深圳未出台房产税,全国其它城市也没有出台的意思——深圳税务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进行了辟谣:该消息纯属谣言,请广大市民勿信谣传谣。

央媒新华社虽然发文赞同热点城市以出台房地产税的方式来打击投资炒作,平抑楼市火热,但建议终归是建议,不代表最终的结果。所以再一次,“房产税要来了”又成了某些媒体的自我揣测,这个言论压根不切实际。

不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却发表文章称,“深圳开征房地产税”的传闻,倒是真的最值得有关决策和管理部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考虑,变为实招。意思就是,这个建议值得有关部门考虑,换言之可以把开征房地产税提上日程。

房产税开征虽然无明确时间表,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十四五”期间房产税出台概率大。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直言不讳道,“我认为,‘十四五’期间,可能是出台房地产税最好的时机,这个时机一旦错过,未来恐怕很难找到出台的时间窗口。”他给出了四大依据:1、国家规划建议稿中谈及了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这其中肯定包括房地产税;2、未来土地财政很难延续下去,而出台房地产税可为地方财政收入补充重要来源;3、随着房地产相关信息的健全,对于家庭的“第三套住房”征收房产税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4、贯彻“房住不炒”基本原则,房产税是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民意上已经得到广泛支持。

此外,大家还普遍关心未来房产税将以何种方式开征。比如征税对象、税基设立等。事实上,此前也有多位专家发表过个人看法。

被称为是“中国房地产之父”的孟晓苏认为,房产税征收应该分为三个步骤:1、向全部城镇住房征收房产税;2、见到房就征收,见到证就退,这里所说的证就是房产证,这是一个征税的凭据;3、从小产权房开始征收房产税,而且税率还可以高一点。理由是小产权房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

据城市经济观察报道,12月中旬,黄奇帆也给出了自己对于开征房产税的看法,他直言,降房价最好的办法,是收税,收房地产税,收有多套房子的人的税。中国有几十套房、几百套房的人大有人在。但他同时强调,起征点和免征面积一定要把握好。房产税开征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投机炒作,根据经济学规律,大体房产税征税超过了3%这个数,就没有人炒房了。因为炒房的资金成本大致在6%左右,物业费大致每年1%左右,加上房产税,一年就是10%左右的持有成本。这么高的持有成本下,未来7年即使房价翻倍,也没有利润空间。

重要信号:财政部确定,未来统统“这样”征收

然而最重要的信号来自于财政部。今年11月中旬,财政部部长刘昆撰写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文章,详解“十四五”时期财税改革任务。其中在谈及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时提到未来房产税统统“这样”征收——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

如何理解“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这12字方针?其一、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下,房地产税立法先行是普遍共识;其二、由中央授权地方,毕竟房产税是地方税种。这种政策施行的方式类似于美国,各州根据情况制定开征时间和税率等;3、不可能一刀切全部征收,未来要因城而异,最可能的是采取先城市后乡镇、先市民后农民、先企业后个人策略逐步实施。

至于亿万国人最关心的征税方式,财政部也有明确透露: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意思很明确,征税不按房屋购买时的原价,而是按照市场评估值。这显然是考虑到了未来房价上下浮动的情况,如果按照购买原价,其结果肯定是大相径庭。要知道,很多早买房的人,购房成本是极低的,10年前北京买一套房子花费不过百万,现在很多六环外的房子总价都要五六百万了。所以按照每年的市场评估值来征税是最合理的方式。

虽然没明确提及税率,但是通过黄奇帆透露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未来房产税的税率可能也是浮动的,0.5%-3%这个区间是非常有可能的。按照2%税率计算,1000万的房子,一年就要征上来20万的税款,住房持有成本的压力还是不小的,事实上炒房客最忌惮的也是这一点。

来源:楼市奇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地楼市相关政策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体现出对购房市场积极予以支持的政策导向。

连日来,已经有浙江省义乌市、河南省开封市、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等多个地区延长购房优惠政策期限,其中义乌市等部分地区已经将购房契税补贴延长至年底。11月10日,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只是政策的延期,还没有开始相关补贴申报的流程,具体推进时间节点尚不清楚。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此类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会保持持续和稳定,短期内不会收紧。

近期,义乌市、开封市、绍兴市越城区等地延长了购房优惠政策期限。

部分地区延长购房契税补贴时间

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日,浙江省义乌市对房地产相关政策进行了优化,在购房契税补贴方面,义乌市延长了契税补贴时间,截止日期由原来的9月30日延长至12月31日。此前,义乌市发布购房契税政策,购买首套商品住房,按所缴契税地方留存部分100%给予补贴;购买二套及以上商品住房,按所缴契税地方留存部分80%给予补贴。

同时,义乌市还鼓励房企开展“团购”优惠活动,在备案价浮动基准上,对“团购”10套、20套、50套及以上商品住宅的,可以分别再下浮2%、3%、5%以内。

“上述政策可能仅仅停留在公布阶段,目前还不能进行契税补贴申报。”11月9日,义乌市一位中介人士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从现在情况来看,此次的契税补贴政策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朗,是否会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尚需观察。”

11月10日,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时称,“现在只是政策的延期,还没有开始相关补贴申报的流程,具体推进时间节点尚不清楚。”

除了义乌市外,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官网日前发布消息称,将《绍兴市越城区行政区域内推行房地产交易税款财政补贴实施细则》中原定给予房地产交易契税地方留存部分50%补贴的截止时间,从2022年9月30日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不仅是义乌和绍兴,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南省开封市、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等地也发布了延长契税补贴时间的通知。开封市发布公告显示,补贴对象由原来的“2022年9月30日(含当日,以购房合同签订日期为准)前购买并签订购房合同的住房(不含二手房)”,延长为“2022年11月30日(含当日,以购房合同签订日期为准)前购买并签订购房合同的住房(不含二手房)”;契税缴纳和补贴申报时间也相应延长为“自2022年7月22日起至12月20日期间缴纳商品住房契税且符合补贴范围,并在12月30日前申报补贴的纳税人”。

而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发布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提出,商品住房缴纳契税补贴30%的政策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全部缴清交易契税的,享受补贴政策。

郑州等地执行“延期还贷”政策

新京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近日多地出台“稳楼市”、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仅是延长购房契税补贴时间,在信贷还款方面也实施延期政策。

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多家银行执行针对企业和个人住房按揭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按照现有的延期政策,郑州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应延尽延,单次最长给予6个月(180天)的宽限时间。延期期间,不计收罚息复利,不算逾期并进行征信保护。如延期到期后客户受疫情影响依然无还款能力,将根据客户情况再次进行延期,给予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交通银行河南分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总行出台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政策,流程很快,最高可延长6个月。

此外,山东省济南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梅州市等地在住房公积金贷款方面也出台相关政策。以厦门市为例,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官网于11月1日发布通知,首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的流动性调节系数上浮0.2,多子女家庭首次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的流动性调节系数提高至1,政策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期限为一年;新建商品住房网签时间、二手住房在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收件时间在文件下发之日后的,按此执行。

业内:楼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多地延期执行购房契税减免、补贴政策也是在预料之中。早在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新政,今年10月1日至明年底,符合条件的居民换购住房可退个人所得税。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稳定房地产,相关优惠政策在今年第四季度继续执行是一个大的方向。

李宇嘉从市场角度分析认为,今年三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并不好,从近期的楼市表现来看,将上述购房补贴、税费、公积金购房等方面优惠政策继续叠加实施,可以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和门槛、鼓励更多需求入市,以及降低开发商交易成本等,从而保持楼市的稳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从房地产市场行情看,当前房地产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上述政策的延期还是符合预期的。但是,这些政策尤其是契税会涉及财政压力,有些地方不会将政策时间拉得很长,根据各地环境确定不同的执行时间。整体来看,各地的相关政策肯定还要保持一个连续性、稳定性,一般不会发生政策收紧现象,这也体现出对购房市场积极予以支持的政策导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嵩县网,本文标题:《房产税为何迟迟不出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