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承不承认,房子一直都是聚会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没结婚的要买房,结了婚的想换房,无论最初的话题是股市、跳槽、孩子还是摇号,最终都会无缝切换到房子。
换房焦虑族
上海名校毕业的A就职于一家券商,公司在陆家嘴;
B本科毕业后赴北京读到博士,毕业后进入部委工作,未婚;
在国企上班的C已婚,一旁的妻子已怀有身孕,外企职员。
三个老同学的聚会,俨然变成了房产“茶话会”。
A去年结婚时,在上海次中心地段买了一套两居室,2000年左右建成的二手房。刚装修完,就开始犹豫是入住还是卖掉。原因很简单,房龄超过15年,小区难免老旧,周边环境也很一般,也没有学区。他拿出手机,打开线上看房的APP,搜出几套房子说:“看,我们附近好点的小区的两居室都在700万以上了,再好一点的就奔1000万了,实在是太贵了。”
A的话引发了C的强烈共鸣。眼看妻子待产,父母要从外地进京照顾,现有的80平米的老房子实在是拥挤。于是C也打开了同一个软件,搜出了自己家附近的在售房源。他对着软件上的变价记录感慨,朝阳公园至东五环区域,那几个他看得上的物业较好的小区,120平米至140平米的房子,近两月来报价节节攀升,不少房源从700余万元涨到了接近800余万元。
与A一样,C和妻子如果卖掉现有的总价400万左右的房子,再贷款斤400万元(每月按揭2万元左右),的确可以换一套理想居所,但他的纠结之处在于,以他俩的家庭收入,供着这样的房子再养个孩子,无疑是压力山大。而更要命的是,这些房子跟A在上海看上的房子一样,不属于普通住宅,不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算下来税费还需要40万至60万元。
这时单身青年B说话了,他也拿出手机:“看,这套西五环的房子,我就因为它挨着环线有些犹豫,眼睁睁就看着它从3万7涨到了4万3,不知道过年后还会不会涨。”
“房价还会上涨吗?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换房?”最后,大家又回到了这个问题。
房价会涨得停不住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2.1%、0.7%,同比2015年12月分别上涨10.4%、18.2%、9.2%,二手住宅价格更是同比分别上涨20.8%、11.7%、11.7%。从趋势上看,一线城市房价稳稳当当的坐在了上涨通道。
一线城市楼市繁花似锦,于是作为市场上的三大经济主体,政府、企业与个人,多将楼市问题的注意力放在了三四线城市的巨大库存上。的确,眼下房地产的区域性过剩正影响楼市的健康发展,累及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威胁金融安全。相对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则显得安全得多。
2016年2月2日,中国央行在其网站发布一则通知宣布,在不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银行对首次购房者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可从25%下浮至20%。这一新政排除了五个非限购的城市,北上广深与三亚,这些城市仍需行政手段干预需求,自然也与高库存保有安全距离。
正是因为如此,房企过去两年间争相喊出战略性回归一线城市的口号。
但一线城市供给结构问题带来的企业与购房者的焦虑也正在发生。来自某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和北京最受欢迎的改善型户型面积在144平米至220平米之间,上海的改善需求套均价在600万元至990万元;北京的套均价在440万元至735万元之间。
而这类房子的供给情况又如何呢?北京住宅市场自住房与豪宅占主导的二元模式将进一步明确,而适合中低端刚需及改善型的纯商项目不断减少。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就曾指出,受到土地成本推升的影响,2015年北京住宅市场豪宅化的倾向已经出现,2016年这一特征将更加明显。
大城市、好地段、好房子供给稀缺,强劲的需求推高了价格,这本是基本的供求原理。但如此的豪宅狂欢背后,一方面一些产品供给过剩,一些需求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得而得不到释放;另一方面,企业和购房者的杠杆也正在加大。即便是几家企业组成联合体拿地,随着京沪地王身价不断刷新,顶豪集中入市后去化压力加大,拿高价地的风险也在累积。
而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会一直快速上涨呢?也许有一个人的判断可作为参考。2016年1月初,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上海出席媒体会时说:“北京、上海没法弄,一算就赔钱。”他说,过去他觉得北京、上海什么地都能拿,现在觉得企业要避免掉进高价地的“坑”里面。
“现在房地产市场风险很大,尽管利率越来越低,但利率不会永远下降。2011年前后出现的房地产低谷也表明,房价不可能像大家想象的一样一涨起来就停不住。”孙宏斌说道。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2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什么是自住房:自住房的简介与购买流程
全国两会结束以后,全国多个城市掀起了一波房地产调控潮,尤其是北京“限房限贷”政策重新回归,让原本请了年假冲回老家“抢房”的林雪又多了一层犹豫。
林雪是国内某985高校毕业的硕士,来帝都做北漂已经三年了。她和男朋友两个人平时都不太喜欢社交,周末除了加班就是拿两年多没换过的安卓手机玩玩游戏,一切只为攒钱买房,但楼市却一直跟林雪开着一个玩笑。
这几个月来,因为买房,林雪一直处于情绪焦灼之中。
本以为北京买不起房,老家总是最后的安身之所。回去才发现,已经今非昔比,老家的房子不到一年翻了一两倍,房主坐地起价、炒客大量囤房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快一步,连老家的房子都要买不起了。
犹豫中错失良机
林雪最痛苦的就是当初没去燕郊买一套房。当年男友钟情于股市,而且每年盈利还算可以,所以买房计划被一拖再拖。2015年后半年,身边很多人开始去燕郊买房了,当时燕郊好地段精装修的二手房均价也只有一万出头。不过男友对此嗤之以鼻:燕郊再往东就到他老家唐山了,买这儿没意义。
等到2016年全国房价飙涨,燕郊房价居然涨到两万多一平。林雪傻眼了:炒股票一年两三成的盈利,和房价上涨比起来简直就是zuo啊!
当年没着急下手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男友比她早毕业三年,很早就拿到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这个小绿本号称是北京市的绿卡,里面第一页就清楚地写明了“持有本证,在购房和子女入托入学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他们本来想利用这个小绿本摇一套自住商品房。没想到却陷入自住房的深坑里。
自住商品房是北京的一项福利政策,政府通过限价卖地的方式让开放商售卖低于市价30%的限价房,符合政策的人可以摇号排队购买。这项政策在2016年之前并不太合人心,很多楼盘因为位置不好认购者寥寥。就像2016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自主商品房项目-紧邻良乡大学城地铁站的“恒大滨河左岸”楼盘,当时价格仅1.7万元一平米,林雪压根就没申请,因为当时海淀、朝阳、通州、昌平等区都还有很多优质项目发布。
但是随着2016年楼市暴热,自住房的馅饼变成了铁饼,砸碎了林雪这种北漂的梦。原来并没有太多人问津的自住商品房,一下子冒出十几万人抢购。摇号优先北京本地无房家庭,虽然很多本地人家里都有几套房或者别墅,但以父母名义抢购的仍不在少数,林雪这种手拿这所谓“绿卡”的北漂一下子就没了机会。
林雪终于发现,自己完美的错过了这一波房价上涨。原来合租房子的小伙伴,一年前东拼西借凑出一百万首付买了奥森公园附近的小两居,现在都浮盈两百万了!
连排队看房都没机会
当林雪意识到无论怎么赚钱,也敌不过北京房价上涨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了。这时她征用了男友的股市资金,收回所有借出去的外债,拿到了家里的驰援,开始疯狂地看房。
北京北四环外的南沙滩地区,一套39平米售价325万的开间最先让她动了心,首付150万。但林雪当时还有一部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要等到5月份才到期,而房主自己也是换房,卖房心切,一口咬定不能等。当晚她还在和家人商量时,中介就发来微信,那套房子已经被别人加价定了。
奥森公园附近,一套35平米售价310万的房子,林雪去看房时,前面已经有一队看房的进去了,后边还排了三队人马,等待看这套房子。这次还没轮到林雪和家里人商量,有人已付了意向金。
北京五环外首都机场附近,年纪比林雪还大的破红砖楼,均价也到了四万多一平……
3月的一个周二,林雪一下子约了中介周末要看六套房,顺义的首都机场、昌平的沙河、南苑机场南边的和义,远的都不能再远了。悲剧的是到了周五,居然都不用再去看了,因为想看的房子都已经成交了!
跟着中介看房时,林雪才明显感觉到北京楼市疯狂远超想象。链家数据显示北京2月看房次数接近70万次,是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
请年假回老家抢房
觉察到北京房价即将迎来新一轮大涨,林雪和男友商议后,立刻请年假奔回浙江老家去抢房。毕竟男友的老家唐山环境不是太理想,而林雪老家虽然只是三四线城市,但紧邻上海,涨价空间可期。这一波无论如何不能再错过了。
回到老家,才知道北京的楼市相比来说还算理性的,家乡的楼市已经彻底疯了!
前两年林雪的妈妈在老家某高档小区工作,说为她物色了不错的学区房,均价只有6000左右,内部价首付只要十几万。但当时她和男友一心想在北京买房,压根没考虑。却没想到,转眼均价已经涨到1万1、1万2。搞得她后悔,当时有点胆色,借钱也应该买。
林雪姐姐在老家某著名景点附近有一套房,当年117平40、50万入手,但现在已经涨到了130、140万左右。还有姐姐给小孩上学买的学区房,买时不到1万的均价,现在已经涨到将近2万。去年大批上海、温州等地的炒客来到此处买房,将这个小城市几年都不动弹的房价迅速推高,先是学区房,再是景区房,还有高铁房,甚至老城区动迁房。
联系中介时,听说最近老家的房源已不好寻找,挂牌出来的房子基本是一拥而上。以前卖不出去的新房,现在也买不到,二手房都掌握在一些大户手里。有些精明的生意人在临近上海的几个县区以低价买入多套房子囤着,等待着像林雪这样的刚需客户。有个炒客连房子都不看,上午一听价格、地段合适,下午立马签字买入。她说,目前房价就是调控后震荡,以后还要涨,现在买她房的人还能再赚一倍。
这几天林雪跟着中介四处看房,但屡屡失望。之前只在北京听说的事情,在老家也在上演。
在中介A处最先看好一套110平总价120万的房子,打电话去和房主约看房,房主直接说加价20万才能看房。下午和家里人商量觉得还是加价买了算了,再打电话给中介联系房主,结果房主又说不卖了!
中介B领着看了同小区的一套120平报价150万的房子,中介有钥匙可以直接看,房子是纯毛坯的,是一位炒房者众多房产中的一处。谈到何时可以签约时中介又支支吾吾,最后就是房主还要加价。
中介C继续带看一套110平145万带车库的,说是房主上午承诺了绝对会卖,结果走到房主家门口去看房时,按门铃没人,打电话不接。看这意思又是一个临时变卦的,直接和中介说放弃了。
……
拼关系买房还遇坐地起价
最后买房还是拼了亲戚关系,林雪姐夫是当地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医生,在自己朋友圈儿问了一句谁有林雪中意的那个小区的房子出售。有一位业主同意将自己挂在中介138万的房子以128万的价格卖给林雪,因为这套房子没满两年,虽然总价稍稍便宜一些,但林雪要多缴纳十多万元的税。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林雪跟家人简单商量就打算买下了,而且要先多交点定金,免得房主毁约不认账。那一夜,她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签约时,林雪看到了房产证上房主仅仅是五个月前才购买的这套房子,转眼就增值了50多万!房主还得意地说,这都不算啥,在这个小区他还有几套房子,现在是看着房价太疯狂怕出调控政策才卖出这套的。房主老婆直呼卖亏了,地段好、小区好、租客好,挂牌138万现在只卖128万,心理难平衡。
交完定金,林雪的姐夫赶紧和房主约好第二天办面签手续,生怕遇到什么糟心事儿,结果还真遇到了……
>>>>
奇葩偶遇之一:交易一半遇调控。
和房主约好了3月22日上午办理面签和贷款手续,结果3月22日醒来拿起手机一刷新闻。倒霉到家了,这座城市凌晨出了第二轮限购政策:外地户籍首套首付五成且限一套,本地户籍首套首付三成,二套五成。说实话,这种正办着手续遇上调控,林雪心里挺担忧的。
>>>>
奇葩偶遇之二:坐地起价。
房主完全不是这么看,这种不痛不痒的政策被他解读为利好,然后一路抱怨自己卖便宜了,现在都找不到好房源之类。虽然林雪故意装傻充楞,但是还是没逃过坐地起价,因为房主接到了另一个中介的电话,有人愿意多出十万买这套房子。房主以此为由,要求多收这套房子三个月的租金作为“心理补偿”,林雪为了不在多生事端,只能同意了。
>>>>
奇葩偶遇三:户籍在本地居然被算做外地人。
办房贷时,中介把林雪拉倒了某中字头四大行之一的银行,业务员慢慢悠悠整理完资料,突然要求林雪开通某券商股票账户,然后还要做一份基金定投。被林雪拒绝后,业务员说出了一句雷人的话“你虽然户籍是本地的,但是你工作在北京,就不能算是本地人,首付可能要五成”。另外,业务员死活不愿意给予首套房九折利率优惠。
最后连中介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拉着林雪换了另一家国内四大行之一的银行,这家银行效率又出奇的高,业务员拿出一沓文件要求林雪签字按手印,然后就让她回去等消息了。
尾声:有人想结束也有人想继续
回到家里,林雪就接到中介的消息,“这个不痛不痒的限购政策,看来只能让房价继续往上走”,“中介费、评估费和贷款服务费你得尽快交一下”……
经历这一场老家抢房大战,林雪发现,无论是北京的房价,还是老家的,都在以一种疯狂的速度上涨,根本不会留给他们太多机会。
现在,她只想快一点结束这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戏,回北京赶紧赚钱,毕竟我们不知道房价还会不会涨,但可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身价。
但与此同时,因为调控升级,原本苦于找不到房源做生意的炒客又开心了,这下因为首付50%又会有一批人退出,正好去物色下一个猎物。
自住房的介绍
北京市住建委2013年10月22日发布,2013年北京将推出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2014年计划推出5万套左右。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财政。
2013年11月12日,首批7个2013年北京市第一批自住型商品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金隅嘉业近期朝阳北路高井星牌建材厂地块、东坝单店地块两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已于2014年2月15日上午10点开始进行网上申购报名。
2014年2月,丰台西局一限价房项目每平方米定价2.1万元,“逼近”北京市新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每平方米2.2万元的价格。北京市住房建设管理部门表示,自住型商品房价格不会长期“封顶”,还将遵循最初设定的“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的定价机制,销售价格将随行就市
自住房的购买条件
非京籍家庭持有有效暂住证,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这意味着,名下无房或仅有一套住房的北京户籍家庭以及符合购房条件且名下无房的非京籍家庭,都可以购买“自住型商品房”。申购家庭定义为夫妇及未成年子女。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京籍家庭还是外地人申请购买“自住型商品房”,首先要经过政府的购房资格审核。由于该类住房价格明显偏低,因此预计有购房意愿者会很多,这对于北京的购房资格审核系统将是一个考验。
自住房的购买程序
业内人士分析,预计“自住型商品住房”的购买人群肯定多于供应的房屋套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会采取摇号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购房者。
“应该会借鉴保障房的摇号购房方式,将申请购房家庭分为普通组和优先组分别摇号。可优先购买的家庭先摇号,如果优先家庭选完房还有剩余,再给普通家庭选房。”
自住房的申购流程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市自住型商品住房销售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对自住型商品房的申请购买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
报名
开发商在向市住建委网站申请办理自住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或者现房销售备案手续前,会在市住建委网站和销售现场进行不少于15天的公示。公示项目名称、企业名称、项目位置、套数、户型面积和销售均价等信息。
有买房意向的市民,在不少于15天的公示期中,可以按照普通购房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经适房、两限房轮候家庭,还得提交《北京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备案通知单》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申请人既要在网上提交相关材料,也要到开发商销售现场提交原件和复印件。
核验
市住建委相关部门和开发商对购?咳嗽弊手式?猩蠛恕T谑忻裉峤徊牧现?蟮?20个工作日内,会给出是否通过审核的结果。
在现场申报时,资格核验也同时启动。开发商将对申请家庭的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在自住型商品房资格审核系统中填报家庭信息,并将联机打印的《家庭购房申请表》和承诺书经由购房家庭签字确认后,在审核系统中提交资格审核申请。
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对购房家庭的资格进行审核。购房家庭可登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资格审核结果。通过购房资格审核的申请家庭,方可参加摇号。
在审核之后,市民如果对审核结果有异议,还可以自资格审核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市住建委申请复核。
摇号规则
自住型商品房摇号的方式介于普通商品房开发商自行摇号、保障房政府摇号之间。摇号将使用全市统一的摇号软件,摇号结果会在市住建委官网和销售现场公示3天。
自住房摇号软件采用“双重随机”设计思路。
一是摇号编号随机。购房家庭在现场确认时将从3组随机4位数字中任选其一作为前缀,与资格审核系统自动生成的内部编号共同组成唯一的摇号编号,消除报名先后对摇号结果的影响。
二是种子号随机。摇号时,现场将随机邀请6位购房家庭代表,每人随机抽取1位数字,组成6位种子号,摇号软件根据种子号从通过审核的家庭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申购家庭,确定选房顺序。
选房
摇号环节之后是选房和签约,市民可以直接在销售现场和市住建委官网看到选房公告。在选房之日5个工作日以前,开发商就会明确选房时间、地点、批次安排等。
优先池中的家庭会先选房,而且每个申请家庭只能选择一套自住型商品房。
已通过购房资格审核的申请家庭放弃选房,或者已完成选房的申请家庭放弃购房的,由未选房的申请家庭按照摇号确定的顺序依次递补选房。未按照选房公告要求参加选房的,视为放弃。
购房家庭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摇号,但只要选中了一个项目中的一套,其他项目中的号码自动作废。
选房之后就是签约。开发商会与购房家庭签订购房合同,购房家庭的成员今后不得再申请购买自住型商品房;属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轮候家庭的,自动放弃轮候资格。
对通过隐瞒家庭信息、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弄虚作假,骗购自住型商品房的家庭,一经查实,开发商会与其解除购房合同,购房家庭承担相应经济和法律责任,且5年内不得在本市购买住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