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到期后是否能取回本金这个问题,具体要看您购买的是什么险种。
如果您购买的是:
1.纯消费型的(如定期寿险),是不能取回本金的;
2.理财型的,一般都是有保底的,所以到期后都能回本;
3.万能型的,就要看缴费额度、保额高低、被保险人的年龄等情况确定能否回本;
4.重疾、意外(消费型除外)最终都是赔保额,只要保费不倒挂,都能回本。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价值
保险价值是保险标的物的实际价值。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简单说来,保险价值可由三种方法确定:
(1)根据法律和合同法的规定,法律和合同法是确定保险价值的根本依据;
(2)根据保险合同和双方当事人约定。有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难以衡量,比如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的身体和寿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则其保险价值以双方当事人约定;
(3)根据市价变动来确定保险价值。一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并非一直不变的。大多数标的物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折旧,其保险价值呈下降趋势。
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退保要注意止损,毕竟退保是有损失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头疼的问题:买完保险就后悔,想退保应该怎么办?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退保与现金价值的关系
二、退保的弊端
三、可以考虑退保的情况
一、退保可能只领到现金价值
“退保”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我们买了保险后,不想要了,想提前终止合同。既然是提前终止合同,也就是没有按之前的预期履约,必然是要承担一部分损失的,也就是退保损失。
根据退保时间的不同,损失会分为两种情况:
1. 犹豫期内解除合同,没什么损失
可能大家对“犹豫期”不是很明白,其实“犹豫期”跟咱们网购中接触到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是一个意思。以下是某保险合同内的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我们签收合同的当天开始会有10天的无条件反悔期。
如果这段时间内对保险合同不满意,没问题,直接申请退保即可,保险公司只会收取你工本费(也就10块钱),然后把交的保费全部退还给你。这点损失还是很小的,一个鸡腿的价钱再多点。所以,犹豫期内退保,相当于没什么经济上的损失。
2.?犹豫期后解除合同,损失很大
假如在过了10天的犹豫期之后,你才反悔或者才想起来去跟保险公司解除合同,这时候损失的可不仅仅是一份鸡腿了。
过了犹豫期退保,我们能要回来的不再是交的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现金价值,简单理解就是这份保单在某个时刻,值多少钱。(购买长期险后,在保单里面都有现金价值表,一般情况下,现金价值会随着缴费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为什么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呢?因为保险公司也要活命啊!要知道保单的首年获取成本是很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管理费用、手续和佣金,以及保障成本,这些成本在退保时都需要扣除。
手续费用:无论签约还是退保,保险公司都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负责操作,这些都是成本。 佣金成本:购买保险的第一年保险公司会向代理人支付一定佣金,而我们退保的话,已经支付的佣金是没办法收回的。 保障扣除:在购买保险的几年内,保险公司也给我们提供了保障,因此也需要扣除这部分费用。这些费用一扣下来,给咱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亏的不要不要的。由于前期需要扣除的费用较多,因此越早退保,现金价值就越低,退保的损失就会越大。
二、退保还有其他弊端
如果盲目退保,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盲目退保导致的损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拿回的现金价值很少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是在犹豫期后退保,扣除了公司的成本之后,损失是非常大的。之前也有朋友退保了某安平安福,基本上能够拿回的现金价值很少很少。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每年能退回的现金价值,蜗牛君特地给大家找了一份保单利益测算表:
来源于网络,点击可查看大图
我们直接看最后一列——现金价值。这份保单第一年要交保费11728元,但犹豫期后想要退保的话只能领到420元。
因为退保越早,现金价值越少,所以真想退保,可以先看看保险合同上的现金价值,能接受就退。保单年度末的现金价值会在保险单上就说明,如果是年度内的现金价值,则需要保险公司咨询。
2. 年龄增长会导致保费增加
一般情况下,投保重疾险等这些长期险的话,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四五十岁甚至有保费倒挂的可能。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发生重疾的概率增加,保险公司赔付的风险也会增加。
3. 核保规则可能会改变
这个也是跟年龄有关系。打个比方,假如你在38岁的时候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保额50万,不需要体检。两年后想退保买其他产品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保险公司对你的核保规则改变了,比如保额最高只能买到30万,或者要体检。
4. 保险权益可能会受到限制
退保之后重新投保的话,等待期、责任免除期、两年不可抗辩等都将重新计算,而这些都是要考虑在内的隐性成本。
5. 可能会因身体原因被拒保
之前投保的时候如果身体很健康,我们很顺利就可以投保,在以后发生了某些疾病,已买保单的保障也是不受影响的,但如果后续想要重新投保,则很可能会加费甚至拒保。
三、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退保
对于下列这几种情况,大家可以考虑选择退保:
1.?买错了产品
举个例子,朋友A本来想买一份重疾险产品,结果因为对保险了解的不够,最后买了一款万能险+附加重疾的保险,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买错了产品。
因为万能险+附加重疾的保险不仅贵,而且提供的保障远远不如消费型重疾险的。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本来就被房贷车贷压的踹不过气,手头可支配的钱已经不多,却还想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获得保障+回报,这是错误的想法。
2. 买低了保额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比如朋友B在买重疾险的时候,只想着用5000元的预算去买保额15万的终身重疾。而实际上15万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不如购买50万保额的保障至70岁的重疾险。
重疾险的作用是失能收入补偿,保额太低根本达不到转移风险的目的。所以,如果预算实在不足,我们更应该先保障到70岁,等到预算充足再加保。
3. 预算分配不合理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保险方面的支出也就在1-5万元之间,这点预算想要给一家三口做足保障,是非常需要精打细算的。
但是很多家庭把可支配预算的1/2甚至更多都花在了宝宝身上,这就会导致再给经济支柱配置方案的时候保障严重不足。以上3种是很常见的情况,蜗牛君建议大家检查下自己的保单,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就可以考虑选择退保。如果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也可以请专家帮助你评估噢!
蜗牛君小结
退保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大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真要摊开来讲三天三夜都扯不完!今天蜗牛君只是给大家简单介绍了退保的弊端,以及可以考虑退保的几种情况。
(保险专业防坑,就看蜗牛君知乎号:蜗牛说保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