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今年“黄金周”楼市总体未现火热行情,但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江苏徐州便率先发起调控政策,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绍兴。两地政策不约而同聚焦商品房备案价格管理,同时也再次明确限售、“限地价、竞配建”。另据机构数据,今年前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403次。
分析认为,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预计四季度全国各地依然会有调控,重点落实“三稳”政策。此外,房企促销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仍将以稳为主。
与此同时,“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也被媒体证实是误读,仍为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至于是否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既然目前政策肯定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
徐州、绍兴节后出台调控打响楼市“双响炮”
10月9日晚,徐州市住建局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从宅地供应、备案价格管理、装修行为与价格监管、房地产金融政策、商品房限售、住房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明确。
通知明确,加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备案管理。新备案商品住宅项目,宗地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实行一次性价格备案;宗地建面高于10万平方米的,可分期进行价格备案,每次备案不低于10万平方米,最后一期不足10万㎡,据实备案;备案价格一年内不得调整。
徐州还规定,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审查和流向检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严防消费贷款和其他贷款违规用于购房。
徐州提出的“继续坚持商品住房限制交易政策”并非新的内容。根据2018年6月徐州《关于完善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当时已经落实了限售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即便是重申政策内容,也继续释放政策收紧的信号,至少类似6年限售的约束,也可以规范住房交易,防范各类住房炒作,也使得限售政策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70城房价数据显示,徐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11.6%,仅次于银川、唐山、西宁;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7.3%。
另据徐州易百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土地交易收入总金额达到372.8亿元之多,同比大幅上涨73%,位居全国第29名。分季度来看,仅7、8、9三个月,徐州的土地交易总金额就接近125亿元。
“徐州此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说明对于房价和预期稳定的导向。”在严跃进看来,徐州最新一期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全国第四,属于房价过热的城市,所以政策出台符合预期。
同日,浙江省地级市绍兴紧随徐州,成为国庆长假后第二个升级调控的城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绍兴是全国第27个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
绍兴市住建局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通知》,强调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严格分期销售管理、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政策最重要的一条是,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新开盘项目价格备案须综合考虑同区域内其他类似房源价格或“地价+成本”等因素,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
有分析认为,这条规定意味着开发商的自主权被压缩,备案价的决定权倾向于政府调控。对于开发商来说,其备案价格制定将更为科学合理,并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备案价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对于购房者,在售楼盘价格也会得到有效控制,无需再担忧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另外,对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已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要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对外销售。此外,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实行差别化供地。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控制溢价率和楼面地价。
严跃进指出,从绍兴楼市政策内容看,对于类似限购限贷等提法减少,而更多是针对地价和房价等进行。这也说明在当前特殊时期,对于住房交易还是持鼓励态度的,但是要防范地价和房价的炒作。
不过,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绍兴房价并没有上涨迹象。据房天下数据显示,绍兴9月二手房参考均价9436元/平,环比8月下降9.29%,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65%。
两地政策影响力度有限,全国房地产调控高达403次
“这些政策都是看着热闹,没有动根本,信贷都没有全面收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单独看这两个城市的调控政策内容,与大部分城市接近,实际调控政策力度不大,主要是针对备案价格调整有所收紧,预计对于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
严跃进则表示,“十一”假期后,包括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
与此同时,节后还传出消息称“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经上海证券报报道,该消息有误读之嫌,“三道红线”政策并未延期,仍将于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
根据媒体报道,“三道红线”是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随着房企融资端逐渐收紧,开发商为了降负债加大打折促销的概率或大大增加,至于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肯定的是现在政策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等将来政策落地了,再看影响也不迟。
2020年三季度,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不变,从多个方面部署调控举措。7月以来,多地先后收紧调控政策,如杭州、宁波、深圳、成都等城市,以稳定市场预期。从调控内容上看,各地出台的政策主要表现在限购、限贷升级,限售年限增加、增值税免征年限提升,强化土地市场管控,加强市场监管,明确高层次人才及无房家庭优先购房等,保障刚需,抑制炒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累计为35次,仅7月到9月有超过27城发布逾30次调控收紧政策;1-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高达403次。
张大伟认为,8-9月各地收紧的调控政策虽然力度不大,但依然代表了房地产调控的趋势是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只要上涨过快必然会导致调控升级。
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报告指出,展望四季度,因城施策下,部分房价、地价存较强上涨预期的城市仍会进一步升级楼市政策,以稳定预期,但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政策收紧的空间已明显缩小。部分城市将在增加购房补贴、强化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放宽落户限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黄金周楼市失色,四季度房价咋走
从多家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并未给楼市过多表现机会,“银十”表现清淡,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景象。分析认为,随着居民对于旅游需求的提升,长假期间购房者更关注出游,对楼市的关注度减弱,近三年来所谓的国庆楼市黄金周已然褪去。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双节假期,重点10城(北京、深圳、武汉、苏州、大连、福州、青岛、东莞、温州、泰安)新房销售面积为72.86万㎡,与去年国庆周相比小幅上升1.6%。整体来看,今年假期销售量级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今年假期较往年多1天,从日均销售面积上看,2020年重点10城日均销售面积为9.11万㎡,同比下降11.1%。日均销售面积为2015年以来国庆周的最低值。
二手房市场方面,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重点监测的18个城市中,二手房日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2%。
张大伟认为,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已经过去,后续市场将继续升温。但调控政策的频繁出现,让涨幅维持在“温”的程度。
中指研究院的报告认为,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市场规模小幅调整,新开工积极性放缓,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的局面。调控收紧下需求理性回归,市场规模将在周期作用下回归调整通道,但房企采取的积极促销策略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整体运行仍将以稳为主,改善型产品的增加及一二线去化优势的显现将带动销售均价继续保持小幅上涨。
2020年房价是涨还是跌?社科院近日给出了预测,站长将结合这个预测结果对相关城市进行详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2020楼市预计上涨5%-8%
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国是论坛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中国宏观经济韧性较强,城市化仍未结束,因此2020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空间持续分化的特征。
倪鹏飞表示,2020年商品房价格增幅预计在5%-8%之间。一二线城市和东部等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人口流入相对较多,一二线大多数区域城市群房价会上升。
同时,三四线旧房、老区改造已经开始,总体上还存在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投资增速还会在10%左右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棚改结束后,老区改造、旧房改造还会持续,依旧存在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
倪鹏飞还表示,2020年楼市将继续处在降温通道,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下,不会出现剧烈波动。楼市热度趋势将是冬冷、春热、夏暖、秋凉。
站友们可能会想:社科院的预测靠谱么?在站长看来,中国地大物博,特别是大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每个区的房价差别都很大。而社科院的数据预测的仅是全国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均价,各城市楼市、房价存在分化差异,所以说预测数据仅供参考。
尽管社科院依然看涨,但站长还要提醒一下。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9.9%。但与2018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相比,少了约10%。
站长认为,三四线城市楼市2016-2018年的暴涨,最大的支撑来自于棚改及棚改货币化。而棚改货币化补贴在2019年就陷入断崖式减少,2020年棚改已经接近尾声,特别是对四线和五线城市而言,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资源,许多地级市、县级市更倾向于造城,无力也不屑于旧城改造,这就导致许多小城市新房扎堆,而老城区日益衰败,二手房无人问津。
人口将往都市群汇聚
众所周知,人口是房价的长期支撑,现在全面放开落户的不只是中小城市,也有类似郑州、济南、石家庄这样的省会城市,就连一线城市也在悄悄松绑落户限制,小县城拿什么来争抢人口?如何来推动房价持续上涨?
对于城市来说,国家政策早已明确:以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发展。目前,全国共有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中部都市圈四大以主要城市为主的都市圈,以及成渝都市圈、北部湾都市圈,海峡西岸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等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都市圈。
那些不在中心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辐射范围之内的小城市,人口进一步流失的概率很大。所以说如果你的手中比较宽松的话,不妨把房产升级到都市圈城市的核心地段,将资产配置转移到能级更高的城市。
从官方机构的判断中可以看出,2020年房价总体稳定,至少上涨5%。以保守估计一套400万元的房子一年上涨5%房价计算,那就是20万元,是2019年全国平均年收入的6倍左右。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名义增长8.9%,达到30733元。也就是说,我国一个家庭把工资、第二职业、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收入加在一起,再除以家庭人口数,平均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也就3万元出头。
对于有些城市的刚需来说,如果房价继续以社科院预测的5-8个百分点的速度上涨,等于是“一年不买房,几年又白忙”。
为什么专家认为2020年房价还会上涨呢?主要是城镇化没结束,居民在城市长住就需要买房。特别是50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户籍政策已经逐步放松或放开,买房落户及小孩入学的刚性需求仍然强劲,为房地产的成交数量带来了增量空间。
武汉价格洼地基本填平
武汉最近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但这并没有妨碍当地房地产走慢牛。根据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武汉2019年房价同比上涨11.8%。如果与2015年房价相比,不管新房还是二手房,涨幅大约都有一倍。
武汉市房管局数据显示,武汉2019年发放预售证1169个,数量首次破千,2019年武汉卖房超34.8万套。而2018年全年的预售证的数量为883个,整整比2019年全年少了286个,相当于2个月的预售证数量。可见新房上市数量显著提升,楼市成交非常活跃。
武汉还没上车的刚需可能有点扎心,因为以前武汉的价值洼地基本都被填平了,比如武汉白沙洲均价已突破18000,四新均价也爆出了18000的高价,蔡甸均价突破到了11760。其中全年涨价最高的是武汉天地云廷,单次上涨高达5792元/平!
从目前的形势看,武汉价格高的区域很难再次大幅度上涨。比如在2019年已经完成一轮暴涨的区域,花山从11500一跃上到19000,这样的区域价格已经快到天花板。
从区域看,武汉东西湖区域2019年的土拍面积在整个武汉可以排前几,而且后期还不断有地块出来,加上该区域前期项目就很多,货量十分充足,近期已经开始分销。但对于占据稀缺资源的项目,比如顶级名校、独一无二核心地段、城心一线湖景资源、项目产品做到极致的项目,上涨空间还是很大的。
永清加入抢人大军
很多站友关心环京,站长今天就来说说环京的永清。永清隶属于廊坊,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距北京55公里,距雄安55公里,距天津55公里,距北京副中心通州55公里,距新开通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不远。
近日,永清发布了简化高校毕业生落户手续的实施办法,中专以上学历即可落户,门槛非常低。这与2017年10月10日发布的《廊坊市户口迁移管理实施细则》里,永清作为特定区域,严格控制人口落户的政策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遥想2016年那个永清楼市疯狂暴涨的阶段,固安永清的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2016年6月的8906元/平米,涨到了2017年6月的20000元/平方米。有的楼盘甚至达到2.8万元/平米,涨幅达到300%。
涨太过了自然被暴击,接下来的就是环京楼市政策的一步步升级,导致永清房价回落到现在的12000元/平米,几近腰斩。
目前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加上京雄城际高铁连接了北京市区与雄安,环首都城际高铁连接了北京副中心,又给永清带去了利好。近日官方消息还表示: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获批,经永清接入京雄城际固安东站。通过高铁,永清又搭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雄安新区的步步深入推进,加上落户政策的进一步宽松,永清相对低廉的房价或将吸引一部分北京人口,楼市有望再次有所发展。
这次永清紧跟固安放松落户,也算响应了因城施政的政策,同时正式加入抢人大军。站长认为,未来其它环京地区也可能出台类似政策,如三河、大厂、香河。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最终靠的就是人才,现在不抢人,未来就有可能在城市发展中落后于人。
结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买房的最好时机永远是昨天”。现在无法以几年前的房价置业,但临近春节,人们很关心的还是接下来这一年的房价走势。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演化,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已初步完成挤出泡沫、消化风险、回归理性的过程。但深圳房地产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凭一己之力拉起了一线城市房价,数据直线拉涨,十分惊人。当然,深圳的造富能力也很强,2019年9月份,深圳爆出城中村白石洲拆迁,诞生了1878个亿万富翁,潜在楼市购买力不言而喻。
就房地产投资区域而言,一、二线城市的投资机会更大,几大城市群覆盖范围内的次级中心、辐射城镇等中小城市也有一定的投资机会,而远离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楼市可能出现明显调整。例如一线城市,深圳的房价未来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而一般三、四线城市,房价高峰已过,开始进入下跌期,房价走势关键得看人口流入情况,有人口涌入,就有房价稳定的机会。
2020年楼市将是分化比较明显的一年。买房多一点思考,就少一份风险。买房最终的选择权在自己,不要一听到房价要涨就马上买入,还是要根据自己所在城市和自身需求而定。
鼠年春节已经日益临近,接下来站长和团队小伙伴们也将迎来假期,喜迎新春佳节。在这里预祝大家鼠年吉祥,都有好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