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可以异地报销的,在异地报销时,必须先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和备案,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应有个人先行垫付。出院后准备报销的一些证明材料到参保人户籍所在地的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医疗费用。
1、根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在异地就医必须先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和备案。(急诊患者在外地发病需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在住院后的3天内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电话申报备案),其中,参保人所花费的医药费用必须先由个人全额垫付。
2、出院后1个月内,参保人可以凭身份证、户口簿、居民医保卡、出院证明、医药费发票及医院费用明细总清单、异地居住证明或暂住证等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3、就医人员住院时必须向参保地的医保中心申报备案,如果参保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报备手续,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机构可以不予报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北京门诊看病外地医保能报销。
外地在北京的医疗机构进行门诊就医,一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享受报销:
1、跨省异地就医政策: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存在跨省异地就医政策,即允许外地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并享受医保报销。可以咨询您所在地的社保部门,了解是否有相应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
2、就医备案:根据跨省异地就医政策,通常需要在外地医保所在地的;保部门办理就医备案手续,并获得相应的就医备案凭证;
3、医疗费用报销:持有就医备案凭证和个人身份证,可以在北京的医疗机构进行门诊就医,然后根据北京的医保政策,报销门诊费用。
跨省异地就医报销比例:
1、跨省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通常为两档,分为基本报销和补充报销;基本报销:基本报销是指医保制度规定的基本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根据国家的规定,基本报销比例通常在50%至80%之间;
2、补充报销:补充报销是指超过基本报销比例部分的费用的报销比例。根据国家的规定,补充报销比例通常在10%至20%之间。
对于异地就医的医保门诊报销,具体情况会因国家、地区和医保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异地就医的医保门诊报销的一些基本原则:
1、医保参保:首先,需要确保在目标就医地区具备医保参保资格。通常需要在目标地区的医保机构或社保局办理参保手续。
2、就医凭证:在异地就医时,需要保存好就医相关的凭证,如门诊发票、处方单、医疗费用清单等。这些凭证将作为报销的依据。
3、报销比例:根据医保制度的规定,异地就医的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医保会根据具体项目和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具体的报销比例可以咨询当地的医保机构或保险公司。
4、报销限额:医保制度通常会设定报销限额,即超过一定金额的费用可能不在报销范围内。超过限额的部分需要个人自行承担。
5、报销流程:在异地就医后,需要保存好就医相关的凭证,如门诊发票、处方单、医疗费用清单等。然后,按照当地医保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和凭证进行报销申请。
综上所述,具体的异地医保报销政策会因国家、地区和医保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以咨询当地的医保机构或保险公司,以获取准确的报销政策、报销比例、报销限额和报销流程等相关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