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尾模式”(外界称之为“益阳模式”) 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的基本做法是,政府出资在乡镇设立土地托管机构,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名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政府的土地托管机构,并签订土地信托合同,农业企业或大户再从政府土地托管公司手中连片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变过去农户和企业两个角色间的流转为农户、企业和政府三个角色间的流转。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先流入给政府的土地托管公司,再由托管公司将归集的经营权打包集中流向企业或大户。
益阳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2007年前,由于种粮收益低、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农村耕地抛荒比较严重,有的地方抛荒面积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我们在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采取了干部分片包干、收取代耕费等行政措施努力遏制耕地抛荒,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快就发现,这种靠行政手段治理抛荒的方式极不稳定,难以持久。2008年,市委召开土地流转工作座谈会,总结前期治理抛荒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种自发性的土地流转现象,一致认为,土地联产承包经营权的适度流转,是解决抛荒问题的正确方向。因此,会议提出要把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并全面部署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发证和土地流转工作。2009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1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1%,位居省内前列。这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传统流转阶段。
在随后的实践中,我们又发现这些形式的土地流转在流转率超过30%以后像是遇到了“天花板”,很难再有大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政府角色“缺位”。在传统流转模式中,主要是农户和农业企业(或农业大户)两个角色在起作用,政府尽管成立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但只能做些信息服务、矛盾调解的工作,没有以经济角色的定位介入流转流程之中。因此,企业对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难度、对毁约风险的担忧和农户对外来或本地农业企业投资商的不信任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土地流转工作进展艰难。为了化解上述难题,我们从2009年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土地信托流转这种新型流转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在进行土地信托流转试点的地区,耕地流转率很快突破了40%,有的地方达到了60%,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达到了90%,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是第二阶段,也就是创新流转阶段。土地信托流转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一是加快了产业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对接;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三是带动了资本下乡;四是推动了村镇建设,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五是增进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改善了乡村治理,缩小了城乡文明差距。
实践探索表明:第一,土地信托流转不仅适应于湖区,也适应于山丘区;第二,土地信托流转不仅适应于水田耕地流转,也适应于种植茶叶、药材等旱土甚至林地、养殖水面等的流转;第三,土地信托流转与其它流转方式相比,有明显优势,深受企业家、农民、乡镇干部的欢迎。凡是采取规范的“草尾模式”进行土地信托流转的,则能够实现流转关系稳定、管理规范的效果,真正达到农民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结果。
结合我们对中央政策的解读和对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实践的总结,我认为,探求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之策,必须坚持三条原则:
第一,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的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问题,党的农村工作实践已充分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的农村工作遵循了农民意愿,工作就能顺利推进;脱离了农民的意愿,工作就会受挫。“草尾模式”从起步到现在已三年了,农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满意度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动力。
第二,坚持生产力标准。我们在土地制度创新方面的探索,要始终坚持以农业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导向。凡是有利于生产力解放的方式就要用,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式就要改,不能左顾右盼。
第三,坚持市场导向。中国推行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做到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市场充分配置资源。在市场导向的原则下,党委政府想问题作决策,不仅要有主观想像力,更要有操作掌控力。要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目标,就要在确保农民分户联产经营权(农民切身利益)的同时,推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规模经营;就要在明晰产权、促进市场交易上做文章。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3年已经来到2月下旬。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颁布之后,涉及到农村土地方面也成为了我们很多农民最关心的一个热议话题。
因为在今年下发的一号文件中,针对土地改革、土地承包国家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要求。
农村土地在今年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变化。
对于我们农民来讲,在2023年土地承包会有哪些新的转变?国家又制定了哪些具体的土地新规?今天老道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汇报,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在2023年,国家针对农村土地改革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要求,将全面深化土地改革。
涉及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层面,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新规,特别是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之后,一系列的土地利好政策迎来了确切消息。
下面老道就为大家收藏一下农村土地承包的相关情况。
最近有一些朋友认为很多乡村正在展开农村土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这是否代表着承包制在未来或将取消?针对大家的疑虑,老道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土地承包政策不会有变化。
现行的土地承包基本方针依然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而且国家针对土地承包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将在2023年继续展开土地承包期延包相关试点。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下发的相关内容来看,国家指出要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在未来不可能面临打乱重分,承包制也不可能会面临取消,我们农民跟土地之间的权属关系还将获得全方位的保障。
在今年正式下发的一号文件当中,针对土地方面,国家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将进一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由此可见,在今年一户一宅、一户一田等相关土地试点还将继续稳步落地。
而且针对农村土地改革方面,国家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全面做好土地确权,同时全面激活农村土地活力,让更多的农民分享改革红利。
而且未来会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会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及一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
而且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通过这些内容来看,在今年国家针对农村土地改革方面已经有了具体部署。
涉及到土地承包、土地退出和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都有了具体安排。
从土地改革趋势来看,在2023年,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发展,县域经济也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变化。
农村土地或将迎来两涨一调三个新转变。
下面老道也给大家做一个简单总结!
第1涨:在2023年,农民通过土地获得的收益将迎来进一步的上涨。
根据已经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来看,在今年国家针对粮食产业、农业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将全面启动农业全产业链条的系统升级。
可以预料,未来农民从事种养殖业不仅会获得更强力的补贴,也将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土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在种养殖业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而我们农民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趋势。
第2涨:在2023年,农村土地将进一步迎来增值,土地价值将有序迎来上涨。
在今年国家针对农村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要求,在2023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乡村软硬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而且在未来会进一步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县域进行投资,加强资本下乡的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在乡村生根发芽,农村土地价值也将迎来稳步增长,这是一个新趋势。
1调整:在2023年,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改革方面,国家还将制定一系列的改革调整政策。
除了会继续制定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试点,也将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的确权登记颁证。
另外,涉及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方面,土地托管也将获得更强烈的扶持。
在今年下发的一号文件当中,针对土地经营方面,国家就明确指出要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
这也为我们表明,农村土地托管也将成为土地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变革,将进一步普惠更多的农民兄弟。
2023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老道认为,在国家深化土地改革系列政策的落地之下,咱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权属关系不仅会得到强力保障,农民的相关收益也将迎来稳步提高。
在这里还是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扶持政策点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