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大家对于养老金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社会上的很多人也都已经给自己交养老保险了。这也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在退休之后是自己的生活得到相应的保障,所以年轻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给自己交养老保险。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就是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呢?如何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养老金?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我们可以在相关软件里面查询或者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退休年龄来计算,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1 相关网站里查询
现在其实网上的很多网站都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的,而且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实际上都有一个明确的网站,所以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我们也可以直接在网站里面就可以查找到。首先我们可以下载一个关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这个网站,在里面输入。养老金的平台,找到相应的地址就可以了。
2 根据退休年龄计算
在我们退休之后所领取到的养老金,其实也是与我们的退休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如果是退休的越早的话。那么说获得的养老金也就越少。一般我们的养老金是等于个人账户累积的储存额除以计发的月数。如果是50岁退休的话,那么一个月就可以领到一百九十多块钱左右。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要更多的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专业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而且我们也应该要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我们个人的养老金实际上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所组成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部分。
首先看符合什么条件才能领养老金。在1997年7月16日以后参加工作,累计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就可以领取当地养老金了。
养老金领取多少由什么决定?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简单来说,养老金的钱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较复杂。下面小编就为您先拆分详解,然后再举例说明。
基础养老金部分
(注:以下内容较烧脑)
先说“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方法。1、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A=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c1×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N。2、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N=a1/c1+ a2/c2+ a3/c3+ ……+an/cn/n,其中n为退休时的缴费年限,a1a2a3 …a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本人缴费工资基数,c1c2c3 …c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 c1+A)/2*n%,其中c1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n为退休时的缴费年限。
综上所述,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历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缴费年限。这三个值越大,能拿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
举例来说:你于2020年在北京办理退休,缴费年限为30年。假设2019年北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你历年的缴费工资基数均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2倍,那么你的基础养老金=(8000+8000*1.2)/2*30%=2640元。
个人养老金部分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退休时你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账户储存额是多少,二是计发月数怎么算。
目前,企业职工所缴的养老保险,分为两部分,一是单位缴的部分,二是个人缴的部分。个人缴的部分,是本人缴费工资的8%,全部累计进个人账户。单位缴的部分,不计入个人账户。那么,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就取决于你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了。你的缴费工资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多,退休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也就越多。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的金额,就是退休后能拿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