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
社保基数 申报流程: 1、等待 社保 局通知。 一般要调整新的社保基数,社保局的相关群里会有正式的通知,以及社保局会下发正式的红头文件,以正式的文件为准,而不是盲目去调整新的基数,以免影响整个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 2、去社保局拷贝相关表格。 正式通知下来后,我们要跟部门领导确定这个调基数的事情。然后去社保局相应窗口拷贝表格。并把表格打印出来。 3、按照文件要求算出新的社保基数。 文件会告知新的基数的计算方法,最低档未达到也要按最低档执行缴费。 4、通知单位职工签字。 待新的基数算出来后,我们把拷贝回来的表格打印出来,按照上面的人员名单进行告知他们调基数的事情。如果方便可让职工自己确认签字,不方便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代签。 5、准备好人员变动表。 如果当月有人员新增或减出变动表,要记得提前准备好人员变动表盖好章。申报的时候备用。 6、社保局新基数申报。 接下来就可以把职工确认签名表,以及 承诺书 盖好章,还有电子版的一起带过去进行申报。工作人员会按照电子版的数据导入进去,进行新的社保项目缴费计算,并申报,把保险明细拷贝给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 营业执照 、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 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用人单位的成立、终止情况,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用人单位所登记的资料发生变更时,需在当月申报修改,其中,属于地税部门登记的资料发生变更时,到地税部门办理(涉及修改《社保登记证》内容的,地税变更后凭变更证明到对应各区(县级市)社保部门修正《社保登记证》);其他属社保经办机构登记的资料发生变更时,到对应各区(县级市)社保部门办理。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员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失业的,帐户转至原单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员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的,从就业之月起帐户转入新单位,由所在地社保中心受理审核后继续记帐。
社会保险办理流程具体流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